轉載自《新生兒聽力篩查常見案例及解析》案例一:單側聽力損失案列:聽力篩查顯示單耳未通過,聽力診斷為單側重度聽力損失。但是這種孩子對聲音是有反應的。所以,有一些家長往往會忽視這一結果,甚至放棄聽力診斷和隨訪。分析:家長之所以做出以上選擇,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相關聽力知識以及聽力篩查缺乏認識,沒有認識到聽力篩查的重要性和單側聽力損失的嚴重性。據美國的一份研究顯示:無論孩子的聽力損失的嚴重程度如何,單側聽力損失的小孩,在語言綜合測驗和口頭表達的分數都比正常聽力的孩子低。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,這種言語表達上的缺陷會進一步凸顯出來。對策:對于篩查結果顯示是“單側未通過”的孩子,家長一定要配合進一步的診斷,確定產生聽力損失的原因,確定聽力損失類型,然后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實施隨訪和早期干預(如接受語言方面的培訓)。案例二:聽力檢測結果顯示“低頻好,高頻不好”案例:有些孩子聽力篩查未通過,聽力確診為高頻聽力下降,而對低頻聲音有反應。這一測試結果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就是:孩子只是對一些比較低的、粗的聲音有反應,而對于一些比較尖、細的聲音沒有反應。遇到這一情況的家長,往往不會認為孩子的聽力有問題,而是認為這種問題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消退。分析:顯然,孩子是存在聽力損傷的,如果不采取干預措施,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會出現說話時口齒不清楚,或不理解對方說話的意思等問題。另外,案列中提到的家長顯然是缺乏對相關聽力知識的了解,以及對孩子聽力發展狀況的細致觀察。對策:家長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實施早期干預措施,配戴助聽器并接受語言方面的訓練。案例三:新生兒聽力篩查“通過”也可能存在聽力損傷案例:臨床顯示:有些孩子在做聽力篩查時顯示“通過“,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聽力水平會出現波動下降的趨勢,甚至會出現明顯的聽力障礙。分析:當前,大部分新生兒聽力篩查采用的是耳聲發射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,這兩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。但是聽力檢測應該是一個綜合評估的過程。如聽力篩查耳聲發射顯示“通過”,自動聽性腦干反應顯示“未通過”時,不能完全排除聽神經病的存在,因為這時有可能漏診了聽神經病。有研究表明在嬰幼兒聽神經病中聽性腦干反應最大輸出無反應,60%-70%可記錄到耳聲發射,也就是說,耳聲發射篩查可顯示“通過”。其次,并不是所有的遺傳性耳聾都發生在出生時,其中一部分在兒童期甚至在成人才出現耳聾,所以,某些嬰幼兒雖然已經通過了聽力篩查,但是具有聽力障礙高危因素的嬰幼兒,如有耳聾家族史,出生時有缺氧,黃疸等等,這類嬰幼兒可能會發生遲發型聽力損失,只有隨訪才能早期發現。對策:對于新生兒,尤其是有著高危因素的新生兒,即使通過了篩查仍應結合聽力行為觀察,3年內每6個月隨訪一次。做連續的聽力學和醫學觀察,以及交往技能發育學的監測。以便早期發現小兒可能存在的聽力障礙。 案列四: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不一定表示有聽力障礙案例:臨床顯示:有些孩子經過初篩甚至是復篩都顯示未通過。分析: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,有時是由于聽力篩查的儀器比較敏感,一些外在因素會影響到測試結果,并不是新生兒真正有聽力問題,如新生兒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,檢查時新生兒動得比較厲害,新生兒因為鼻堵而呼吸不暢,周圍環境有噪聲等,都有可能導致新生兒聽力篩查通不過。對策:在等待接受復篩和聽力診斷期間,家長不用過于心焦,這段時間最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新生兒的感冒發熱和嗆奶,減少鼻堵,以及中耳積液的機會。同時,對于有中耳積液的孩子,聽力診斷時可能顯示有聽力損傷,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,中耳積液會被吸收或者排掉,這時,孩子的聽力就會好轉,所以,對于聽力篩查未通過的新生兒更要進行專業診斷,同時做好后期的隨訪工作,以便盡早采取措施。案列五:確診后家長沒有及時采取早期干預措施案列:在臨床中會發現,即便有的新生兒被確認患有聽力損失,家長也不會采取任何干預措施。分析:這與家長的觀念和對耳聾的認識有關。一方面,家長寄希望于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的聽力會好起來,另一方面,家長往往不能接受孩子在很小的年齡就配戴助聽設備這一現實,在家長的觀念中,孩子配戴助聽器是不被社會認同的。所以,有一部分家長會選擇孩子年齡大后再進行干預。而這時,往往就錯過了最佳干預年齡。對策:應該加強防聾治聾概念在家長中宣傳,讓家長意識到早發現、早干預的重要性。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。在此基礎上,還要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,幫助家長轉變觀念,因為家長的心理狀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康復效果。
地址:杭州市下城區體育場路85號(寶善賓館對面)電話:0571-85280227 手機:13777859517
轉載自《新生兒聽力篩查常見案例及解析》
案例一:單側聽力損失
案列:聽力篩查顯示單耳未通過,聽力診斷為單側重度聽力損失。但是這種孩子對聲音是有反應的。所以,有一些家長往往會忽視這一結果,甚至放棄聽力診斷和隨訪。
分析:家長之所以做出以上選擇,最主要的原因是對相關聽力知識以及聽力篩查缺乏認識,沒有認識到聽力篩查的重要性和單側聽力損失的嚴重性。
據美國的一份研究顯示:無論孩子的聽力損失的嚴重程度如何,單側聽力損失的小孩,在語言綜合測驗和口頭表達的分數都比正常聽力的孩子低。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,這種言語表達上的缺陷會進一步凸顯出來。
對策:對于篩查結果顯示是“單側未通過”的孩子,家長一定要配合進一步的診斷,確定產生聽力損失的原因,確定聽力損失類型,然后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實施隨訪和早期干預(如接受語言方面的培訓)。
案例二:聽力檢測結果顯示“低頻好,高頻不好”
案例:有些孩子聽力篩查未通過,聽力確診為高頻聽力下降,而對低頻聲音有反應。這一測試結果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就是:孩子只是對一些比較低的、粗的聲音有反應,而對于一些比較尖、細的聲音沒有反應。遇到這一情況的家長,往往不會認為孩子的聽力有問題,而是認為這種問題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消退。
分析:顯然,孩子是存在聽力損傷的,如果不采取干預措施,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會出現說話時口齒不清楚,或不理解對方說話的意思等問題。另外,案列中提到的家長顯然是缺乏對相關聽力知識的了解,以及對孩子聽力發展狀況的細致觀察。
對策:家長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實施早期干預措施,配戴助聽器并接受語言方面的訓練。
案例三:新生兒聽力篩查“通過”也可能存在聽力損傷
案例:臨床顯示:有些孩子在做聽力篩查時顯示“通過“,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聽力水平會出現波動下降的趨勢,甚至會出現明顯的聽力障礙。
分析:當前,大部分新生兒聽力篩查采用的是耳聲發射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,這兩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。但是聽力檢測應該是一個綜合評估的過程。如聽力篩查耳聲發射顯示“通過”,自動聽性腦干反應顯示“未通過”時,不能完全排除聽神經病的存在,因為這時有可能漏診了聽神經病。有研究表明在嬰幼兒聽神經病中聽性腦干反應最大輸出無反應,60%-70%可記錄到耳聲發射,也就是說,耳聲發射篩查可顯示“通過”。
其次,并不是所有的遺傳性耳聾都發生在出生時,其中一部分在兒童期甚至在成人才出現耳聾,所以,某些嬰幼兒雖然已經通過了聽力篩查,但是具有聽力障礙高危因素的嬰幼兒,如有耳聾家族史,出生時有缺氧,黃疸等等,這類嬰幼兒可能會發生遲發型聽力損失,只有隨訪才能早期發現。
對策:對于新生兒,尤其是有著高危因素的新生兒,即使通過了篩查仍應結合聽力行為觀察,3年內每6個月隨訪一次。做連續的聽力學和醫學觀察,以及交往技能發育學的監測。以便早期發現小兒可能存在的聽力障礙。
案列四: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不一定表示有聽力障礙
案例:臨床顯示:有些孩子經過初篩甚至是復篩都顯示未通過。
分析: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,有時是由于聽力篩查的儀器比較敏感,一些外在因素會影響到測試結果,并不是新生兒真正有聽力問題,如新生兒外耳道或中耳有分泌物,檢查時新生兒動得比較厲害,新生兒因為鼻堵而呼吸不暢,周圍環境有噪聲等,都有可能導致新生兒聽力篩查通不過。
對策:在等待接受復篩和聽力診斷期間,家長不用過于心焦,這段時間最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新生兒的感冒發熱和嗆奶,減少鼻堵,以及中耳積液的機會。
同時,對于有中耳積液的孩子,聽力診斷時可能顯示有聽力損傷,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,中耳積液會被吸收或者排掉,這時,孩子的聽力就會好轉,所以,對于聽力篩查未通過的新生兒更要進行專業診斷,同時做好后期的隨訪工作,以便盡早采取措施。
案列五:確診后家長沒有及時采取早期干預措施
案列:在臨床中會發現,即便有的新生兒被確認患有聽力損失,家長也不會采取任何干預措施。
分析:這與家長的觀念和對耳聾的認識有關。一方面,家長寄希望于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的聽力會好起來,另一方面,家長往往不能接受孩子在很小的年齡就配戴助聽設備這一現實,在家長的觀念中,孩子配戴助聽器是不被社會認同的。所以,有一部分家長會選擇孩子年齡大后再進行干預。而這時,往往就錯過了最佳干預年齡。
對策:應該加強防聾治聾概念在家長中宣傳,讓家長意識到早發現、早干預的重要性。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。在此基礎上,還要對家長進行心理疏導,幫助家長轉變觀念,因為家長的心理狀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康復效果。
地址:杭州市下城區體育場路85號(寶善賓館對面)
電話:0571-85280227 手機:13777859517